栏目导航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赛道 打造提档升级新引擎

文章出处:资质荣誉 发表时间: 2024-03-09 04:27:05

  进华兴电器有限公司年产2.5万台高低压电气设备二期项目生产车间,高压成套开关设备和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条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总装和调试每台电气设备,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随着河北邢台襄都区全面深入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布局的动作慢慢的变快,旭阳经济开发区一批批企业挖掘自身优势,在新能源细致划分领域错位竞争,以量质齐升、倍增升级的姿态,助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落地生根、拔节生长。

  作为省内顶级规模、产业链最长、产品最多和技术最先进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旭阳经济开发区煤化工产业链条完备,拥有焦炭、焦油、甲醇、炭黑等上下游产品近80种,2022年实现产值165.5亿元。

  在“双碳”背景下,煤化工行业进一步向新能源、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条慢慢的变成了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旭阳经济开发区瞄准开发区提档升级的战略机遇,紧跟市场风向标,鼓励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增加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步伐。

  “眼下,我们正推进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瞄准氢基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材料等领域,实现煤化工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位嫁接、换道领跑,努力将旭阳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襄都区旭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振鑫说。

  在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现场,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装置正在稳定运行。“该项目采用复合胺化学吸收法,可实现年捕集二氧化碳7500吨,年产高纯二氧化碳产品(99.99%)4500吨,同时每年富产普通二氧化碳产品(92%以上)3000吨。”中煤旭阳生产管理部经理荣刚说,“通过提纯精制产出食品级二氧化碳,既降低碳排放,又可用于甲醇补碳提产或可降解塑料原料。”

  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关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已经彻底铺开。在现有厂区内,投资2.19亿元的氢能源示范引领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所生产的氢燃料已经实现园区内氢能车辆全面供应。

  “待项目正式投产后,年产高纯氢能达到5000万立方米,可为700余辆公交车或500余辆重卡提供绿色无碳动力,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中煤旭阳规划发展部副经理高洪斌表示,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可增加营业收入3.5亿元。

  在年产2.5万吨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技术人员们正在对高温石墨化技术的调控进行讨论。

  “现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球锂离子电池以46%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持续上涨,从而带动负极材料的需求也迅速增长。目前我们的800吨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已投产达效,该项目也为后续建设的2.5万吨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项目提供了实验基础,建成后该生产线将成为邢台首条锂电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负责人朱来福说道。

  对于新材料、新能源发展前途,襄都区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王慧省同样满含期待。今年6月,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与襄都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用于能源充电桩生产、销售、系统服务等建设。“我们来到襄都区旭阳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就是看中了这里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经济稳步的增长主业的新业态发展格局,相信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很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企业盈利。”王慧省说。

  此外,包括硅烷和硅碳负极项目、司凯奇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等都沿着规划稳步推进,一个围绕新能源和新材料打造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在旭阳经济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园区事、园区办。从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到投产达效期间,所有审批、监管职能全部划转至旭阳经济开发区,让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以前办理手续、查询优惠政策还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不仅在园区就能办理业务,还有工作人员主动将项目有关的企业增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等政策送到企业里来,能够说是专门为我们企业‘量身定做’的。”华仁物流园项目负责人赵德铎说,“也正因此,我们的城市配套费减免155万元,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这里持续发展的决心。”

  用真金白银追加投资、扩展新项目,为旭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的不仅是华仁物流园一家,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旭阳集团接连有数个新项目落地。

  “我们聚焦煤化工集群企业创新发展,为头部企业制定了《襄都区领导包联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工作方案》,从项目申报、产需对接、问题解决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马振鑫说。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招引更多企业入驻,旭阳经济开发区着力快速推进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结合企业需求来做标准厂房建设,实现企业“拎包”入驻一条龙服务模式,通过共享公共资源提升运行效率和土地利用率,打造一条企业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再投资”的良性循环链条。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2023年上半年,全区实施煤化工、氢能产业链项目15个,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或投产。”马振鑫介绍,未来将围绕新能源高效低碳利用、碳基新材料制备与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发展极,力争到2025年再造一个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李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