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文章出处:欧变壳体 发表时间: 2023-12-25 13:44:22

  日前,国家住建部公布了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我市成功入选示范城市,同时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被列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获长足发展,目前已在全省领先,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达761万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23.6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装配式住宅171.26万平方米。业内人士认为,顺应中国制造2025和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大势,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之上,随着政策利好的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必将大步向前,获得长足发展。

  这个月起,市民关注的宁波市城建档案馆开始吊装,作为全市首个装配式建筑公建项目,该建筑的标准层预制率高达65%。这是我市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一个缩影。

  通常认为,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在建筑业领域深层次地融合的产物,从而使住宅建造可以像汽车生产流水线#地块项目开工,这是我市首个带装配式指标出让的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以此为标志,我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全面展开。

  近期,高新区正在建设住宅项目——融创逸树是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由此引来业界的关注。“逸树的5幢楼,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推进力度相对较大。”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高工刘铁介绍。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市住建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近年来,我市出台有关政策,全力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到2018年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0%以上,到2020年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5%以上,高于全省的规划目标。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市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料显示,自2013年甬城首个装配式项目——宁波万科城4期开工以来,经过培育成长和政策扶持,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获长足发展,目前已在全省领先,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达761万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落实装配式建筑面积323.66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住宅达到171.26万平方米。

  同时,我市将培育相关企业作为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抓手,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完善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建成预先制作的构件生产企业5家,还有9家在建,预计年产PC构件80万立方米。同时,我市拥有较多技术成熟的钢结构企业,预计钢结构产能50万吨以上,能满足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环境下,宁波市装配式建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开发、设计、施工、生产等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培育了一批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总体上来看,宁波全方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消费者而言,装配式建筑最大的好处是房屋的品质更有保证。”捷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王卫坚介绍,与传统房屋的建设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楼板、墙板、楼梯等部件是在工厂里预制好的,减少了多个人工环节,因而类似墙体渗水、保温层脱落等建筑质量通病大为减少。其次,装配式建筑最明显的优点是节能环保,由于减少了现场搅拌水泥和浇筑的环节,施工现场可大幅度的降低噪音、减少扬尘,建筑垃圾也可大幅减少。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住房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民生问题。笔者了解到,当前,住宅实施工程质量通病一直饱受诟病,如屋顶渗漏、门窗密封效果差、保温墙体开裂等。建筑业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引发施工全套工艺流程随意性大,工程质量没办法得到保证。

  专家一致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采取以工厂生产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现场建造方式,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质量稳定;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能大幅度减少施工失误和人为错误,保证实施工程质量;装配式建造方式可有效提升产品精度,减少系统性质量通病,降低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常规使用的寿命。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能够全方面提升住房品质和性能,让人民群众共享科学技术进步和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并以此带动居民住房消费,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走向中国住宅梦的发展道路。

  “相比传统现浇结构,预制结构采用工厂统一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障了工人生产劳动条件,稳定的生产环境更有助于控制产品质量,保证构件的高品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对四周环境影响小,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降低了建筑辅材的损耗,并减少了垃圾、污水、噪音、有害化学气体和粉尘量。”市住建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筑综合质量和性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一起比一比,装配式建筑跟传统建筑方式的优劣高下立现:以万科在江浙沪区域实施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截至2014年,按照已交付和在建的共约127万平方米面积计算,节约用电668度,可供1万户普普通通的家庭半年的日常使用;节约用水32万吨,可装满200个标准游泳池;节约模板8255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6731立方米。总体来说,节省水耗65%、节省能耗38%,节省人工48%,减少垃圾59%,减少污水65%。同时,装配式建筑还能提高建筑防水、防火、防褪色、防变形、隔音、抗渗、抗震等性能。

  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必要进行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并且要将政策落实到底,以使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健全了政策体系,力促装配式建筑全面开花。“我市一贯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策出台时间较早,配套齐全。从2015年以来,逐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优惠政策、保障措施等,为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市住建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

  2015年以来,我市三次出台政策,采用“引”和“逼”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装配式建筑。“引”主要是给予建设预制外墙面积不计容、提前预售等政策,“逼”则是在土地出让时强制加入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同时,市级各部门还配套出台了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新墙材产品认定、新墙材基金和散装水泥资金返退等专项政策十余个。

  据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凡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居住建筑和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可享受多项优惠政策:

  除适度减免施工公司缴纳的质量保证金和建筑设计企业缴纳的住宅物业保修金外,房产开发商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领取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全装修商品房项目,可申请预售登记,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10层以上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建筑设计企业可申请整体的结构分段验收等。

  同时,消费者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在符合贷款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贷款额度可上浮20%,但每户不超过最高贷款额度限额的规定;对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农民自建房,在个人贷款服务、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支持。

  “另外,市财政每年会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建筑业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等工作。市国土局对纳入相关规划的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也将合理的安排用地。”市住建委有关人员介绍,我市有关部门还将出台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细则,在用地保障、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税费优惠、行政审批、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方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相较以现浇湿作业为核心的传统建造方式,新型装配式建筑将阳台、飘窗、楼梯、山墙等外围护结构可以进行拆分,并放置于具有成熟工艺的PC厂进行产业化生产,最终将成品运输至现场拼装,在更高的质量保证基础上,同时也非常大地节省了整个建筑体的建造工期。”几天前,在即将完工的江东金茂府的建筑工地现场,金茂宁波公司总经理王振松介绍。“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下应运而生、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项目安全与质量,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在单幢楼的装配率慢慢地提高的前景下,企业获得的成本优势也将越来越明显。”王振松说。

  同样,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是建筑业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建造效率的必然趋势。资料显示,传统的现场施工办法来进行工程建设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现场施工条件差、管理难度大、人力成本逐年增大、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维护、保修的工程量大等。目前,国内建筑业发展迅速,但现有工程建设质量严重参差不齐,存在比较大的安全和使用上的隐患,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现场施工建造方式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采用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将绝大部分构件、部品甚至节点和连接件在工厂工业化预制,现场采用流程化、工法化的连接、安装技术,可以不受建造季节气候影响,大幅度提高部品的制作质量,稳定结构的整体建造技术水平,保障结构的整体建造质量。

  “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最急迫的问题不是争论要不要做,而是如何更好地推进。借助宁波获首批国家示范城市的东风,我们将及时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市住建委有关人员介绍,未来将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开展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发展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装配式建筑创新技术企业;二是充分的利用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专项等资金,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进行关键核心研发技术,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我市特色和优势的装配式建筑核心技术;三是组织编制《宁波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计算细则》《宁波市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审图要点》《宁波市装配式建筑评价细则》等一系列装配式建筑标准,从设计源头控制装配式建筑质量。

  “从日本、欧美的实践来看,装配式建筑在技术规范和模块化设计方面已趋于成熟,在坚固度、抗震性和高品质方面更有保证,因而在质量上更具优势。不过,装配式建筑要顺利推广,尚需将预制件的生产与整个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尽可能融为一体,注重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宁波海达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友真认为,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消费的人来说,装配式建筑可谓是利好多多。在政策的扶持推动下,装配式建筑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

  装配式建筑兴起于十九世纪后期。进入21世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提出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理念,它是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

  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其建筑工业化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板柱体系,并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法国建筑工业化呈现的特点是: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使得生产和实施工程质量提高;主要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

  德国:其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取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发展最快的国家,直至近几年提出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的住宅来实施。

  北欧:瑞典和丹麦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既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又有了50%以上的节能率,这种新建建筑比传统建筑的能耗有大幅度的下降。丹麦是第一个将模数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其推行建筑工程化的途径其实就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使部件达到标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需求。

  日本:日本很鲜明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追求中高层住宅的配件化生产体系,这种生产体系能满足日本人口比较密集的住宅市场的需求。日本还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物件的质量,在装配式住宅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同时也形成了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以标准化设计为核心的建筑工业化,装配率达到70%。

  早在1956年,我国确定了建筑工业化作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并相应地大力开展了实现建筑结构标准化和配件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的工作。学习苏联的工业化设计标准、模数化的技术体系,借鉴其发展砌块建筑的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推进了装配式壁板住宅的发展。但由于产品缺乏多样性、建造成本比较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出现,没办法实现建筑工业化预期效益,没有正真获得继续推广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浇混凝土体系应用较广泛,但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存在的现场质量控制困难等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指引,我国的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新曙光,而装配式建筑则是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装配式建筑,能改善结构精度、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提高隔声、保温、防火等性能,便于系统维护、更新。装配式建筑有着非常大的节能减排作用,提升了住宅品质和效能,大幅度的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充足表现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特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各级政府格外的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加快出台、编制相应的指导意见、鼓励政策、发展规划以及新的标准规范等。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随着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各项技术体系日益成熟,众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并通过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在加快区域整体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形态趋势。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2015年计划新开工3000万平方米,每年增加约1000万平方米。

  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试点示范项目已经从个别城市、个别项目向区域或城市规模化推广方向发展,如北京、上海、深圳、长沙、厦门等地已开始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陆续出台了鼓励扶持政策,包括土地扶持、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建筑面积奖励、加快行政审批、招投标绿色通道、购房优惠、物流运输保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广装配式建筑总承包模式和市场倒逼机制等。